近年来,河南省社旗县坚持“人才兴社”战略,探索多种引才路径,着力打破人才流动的“隐形壁垒”,为县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提质赋能。
灵活引才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该县高度重视高校、科研院所的智力引领作用,依托省、市高端平台人才资源,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的用人导向,组织人社、科技、工信等部门链接县域重点企业,积极开展“博士服务团”“百名人才进百企”活动。今年以来与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等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签订了无聚轻球制备莫来石质轻质隔热材料的工艺技术研究、智能焊接装备研发、中药黄芪发酵技术研究与应用等98个合作项目,与百余名专家教授开展柔性合作助力县域企业提档升级,涉及资金6.8亿元,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有力“智撑”。
加强平台建设促进产才融合。依托县内产业链龙头企业、瞪羚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高新技术企业,对接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新建河南省蓝晶石基复合耐火材料、河南省交通声屏障、河南省中药材产地加工及质控等四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时成功申报了社旗县绿康现代农业中原学者工作站、河南省生物工程学会(社旗)专家工作站、王贤白酒品评勾调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等一批省级科技创新平台,旨在以高水平科研平台为抓手,辐射省内外高端智力要素集聚成团,形成了“以产引才、以才促产、产才耦合”的生动局面。通过“资本走出去、成果引进来”,围绕森霸传感、民兴生物等龙头企业科研诉求,利用社旗籍在外人才资源,对接西安交通大学、解放军军事医学院等省外知名高校,在西安、北京等高层次人才集聚地设立“人才飞地”,组建相关研发中心和基地,目前共入驻业内专家超50人,共获得发明专利技术1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技术17项,取得经济效益近2亿元,大幅提高了企业的科研“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聚焦产业多维发力靶向汇才。根据县域重点产业链企业需求,组织县域赊店老酒、森霸传感、民兴生物等80余家企事业单位,组织开展了春风行动暨“人才集市”、重点产业链招才引智、“人才夜市”招聘活动12场次,提供就业岗位5000余个,达成就业意向2300余人。紧盯“药、艾”等基础雄厚产业,坚持大员上前,积极主动赴京,与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对接汇报,促成石学敏院士团队与南阳仲景艾草国医产业集团合作建立“国医大师石学敏传承工作室及艾草学院”,助力社旗艾草产业做大做强。积极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社旗籍专家教授故乡行”“马大为院士故乡行”等活动,聘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刘荣增、上海文旅产业研究院院长李萌、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卢侠为“社旗县产业顾问”,“三乡活动”期间现场签约“双招双引”项目11个,共37名社旗籍在外人才通过项目回迁、资金回流、技术回乡、智力回哺等形式返乡助力县域发展。(社旗县委组织部 董嘉宝 杨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