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平县侯集镇:三精准三确保 力促“第一书记”有作为谋发展
    2016-11-15    阅读9087


    第一书记驻村工作启动以来,镇平县侯集镇注重发挥“第一书记”抓党建、破难题、促发展、惠民生的作用,秉承三精准三确保原则,通过加强领导,科学管理,让“第一书记”“驻”村更“助”村。

    精准培训、提升能力,确保“第一书记”素质过硬。重点围绕基层党建、扶贫攻坚等内容把“第一书记”教育培训纳入全镇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规划,采取集中培训、以会代训、边干边学等形式强化“第一书记”培训。通过邀请扶贫办工作人员就产业扶贫、转移就业等扶贫政策对第一书记进行培训,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座谈交流等形式,全面研究当前我镇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工作难点。通过培训进一步提升第一书记工作能力, 同时,组织办人员设立了“第一书记”工作微信群,及时发布最新工作动态,开展交流互动,分享政策信息。目前,我镇通过各类培训方式,已培训“第一书记”及扶贫工作队干部50余次。

    精准服务,细化管理,确保“第一书记”履职尽责。为确保第一书记“下得去、留得下、干得好”,我镇积极解决第一书记的后顾之忧,并整合帮扶力量,构建“第一书记+部门挂帮、支部结对、干群结合”的一人驻村、集体帮扶体系,整合资源为第一书记开展工作提供了力量支撑。镇党委对第一书记所提出的问题建议和存在的困惑及时整理汇总,梳理村集体经济收入不稳定、水利灌溉年久失修、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不能正常使用、产业发展单一等问题30余条,征集到继续加强村干部培训、引导农名工外出务工、加强水利设施管理、扩大土地流转规模等合理化建议40余条,汇总到群众期望太高、扶贫措施还不够多等各类困惑10余条,镇党委及时召开座谈会,帮助理清思路、解决问题。同时严格落实第一书记“一记双卡”工作制度。镇党委驻村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对各村第一书记的考勤管理和组织保障工作。定期不定期进行查岗,检查民情日记、群众意见卡, 每月五号前将上月“三争四帮”和“五个一”结对帮扶台帐上交镇驻村工作领导小组,镇党委根据台帐上记录的内容,每月6-10日组织包村班子、机关干部到第一书记派驻村实地查看台帐中记录的办实事好事是否真实,每月15日前将落实情况汇总后报县驻村办,并反馈给第一书记所在单位。每周五召开一次由相关班子成员、包村干部和第一书记参加的碰头会,及时解决驻村任职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每月邀请第一书记派出单位领导到我镇参加一次座谈会,听取第一书记工作汇报,研究派驻村党建、扶贫工作落实情况。确保第一书记在岗位上履职尽责。今年七一表彰,我镇宋小庄村第一书记刘靖宇同志被县委授予“十佳基层党组织书记”。

  精准职责,狠抓落实,确保“第一书记”谋事创业。“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积极开展村情调研活动并严格落实“五个一”工作法,深入贫困户开展走访调研,详细了解所驻村群众生产生活、党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等情况,大力宣传党的扶贫开发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共同商讨发展对策,制定帮扶工作计划,帮助贫困户、五保户、残疾人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镇党委驻村领导小组每季度对7名第一书记和7个驻派村进行一次考核排名,激发第一书记干事创业的热情。县市场发展中心派驻宋小庄村第一书记刘靖宇,多方努力争取到70余万元项目资金,为村里修复道路、修建群众文化活动广场,争取28万元对村小学进行了翻新整修;易营村第一书记张建钊深入群众,组织村内知名人士捐款肆万元,为村里架设路灯86盏,亮化工程全覆盖。县档案局派驻刘营村第一书记段作彬,为村里争取3.4公里道路新建项目,新打深水井10眼,引进30余万元的体育健身器材。截止目前,全镇“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共完成修路、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实绩14件,正在实施村小学翻新、河道治理绿化等项目10件,计划实施新建党群服务中心和全村绿化等项目10件,开展结对帮扶62户,制定发展产业规划7条。(镇平县侯集镇政府 曾卓)